孩子小時全家出去玩一趟不容易,幸而有幾年的暑假有個好機會。航空公司有優惠價,一張機票299美元,如果一直往一個方向飛就不用加錢,共可旅行21天。於是一家人配合丈夫應邀外界的講道,或一起去參加退修會。這難得的旅遊成為全家難忘的快樂時光。

有次我們到了波士頓,在一家中國餐館吃飯,其中有一道“炒蚌”,用餐完畢,五歲的兒子以望說:“我要帶蚌殼回家。”我是個個性務實的人,覺得外出帶著這些東西是累贅,也不覺這些蚌殼有什麼值得留下的理由。但是付帳時,我還是向跑堂要了一個盒子“打包”,那個跑堂的反應很有趣,他望著一桌吃得空空如也的菜碟,問我說:“你要打包什麼東西?”一時我也被他問得愣住了。

我們將這些蚌殼小心地裝在盒子裡,帶回三藩市,以望很珍惜地放在他的小魚缸裡,常常拿出來把玩。我從孩子身上學到,我們以為沒價值的東西對孩子卻是寶貝,因為裡面有美好的回憶。以後無論小孩叫我帶什麼,我都不再以自己的眼光來看值不值得了。

早年曾有一位我很尊敬的師母,她用廣東話歎息說:“帶小孩子長大不容易啊!那時候我連一個聚會都‘撈’不到”。她一直在一個很好的傳統教會中服事,但常因孩子的緣故在聚會中不能專心領受。我聽了心有所感就向上帝求,讓我在任何環境中都能“撈到神”,總能撈到一些收穫才好。那位師母說“撈”,其實是要運用想像力的,就是能在不起眼之處,找到很美、有收穫的一面。我學習到不論任何環境聽到一句話,或在小事上留心,都可以成為生命中的祝福。就是這樣,我生活中有許多小功課,後來逐漸變成了生命中的大祝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–摘自陳胡珮珩师母[小功課大祝福]一书